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8:06 点击次数:189
一杯果汁、奶茶、可乐在手,咕噜咕噜,几分钟就能喝完 ...... 让人满足又快乐。
但,在享受这些饮料带来的快乐、满足同时,很多人也忽视了,过量饮用甜饮料带给身体的危害。
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,"甜饮料"堪比"伤肝水",不仅伤肝,还会增加癌症风险。
这并非危言耸听,此前就有很多媒体都报道过真实案例:
▶ 一男子长期渴了就喝奶茶,结果查出颅内静脉窦血栓,被紧急送进医院 ICU 抢救;
▶ 据长沙晚报掌上长沙报道,长沙 22 岁女教师,在午休时突然晕倒,小便失禁,被紧急送往急诊重症监护室抢救。医生检查诊断发现,女老师因饮用过量的奶茶,血糖过高,血液已呈乳白色,初步诊断为"糖尿病酮症酸中毒";
▶ 据澎湃新闻报道,18 岁高中生一天一杯奶茶,手脚关节竟然长满了一块块白色的"钻石",发作时无法走路,被诊断为喝太多奶茶,导致痛风急性发作;
▶ 据羊城晚报报道,28 岁的广州小伙,日常靠奶茶可乐"续命",三个月暴瘦了 20 几斤,被诊断患上了多种疾病;
央视《每周质量报告》,曾做过奶茶健康指数的调查,结果发现有不少产品都存在着不小的健康风险。
比较试验在上海市内的 27 家奶茶铺购买了奶茶样品共计 51 件,基本涵盖了市场上主流的现制现售奶茶品牌的畅销产品,其中正常加糖的奶茶 27 件,标称无糖的奶茶 20 件。
检测结果发现,27 件标称正常加糖的奶茶平均下来,每杯奶茶样品的含糖量为 33g,相当于平均加入了 7 块左右的方糖。
更有奶茶单杯含糖量,达到了 62g,相当于加入 13 块方糖。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中建议: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应不超过 50g,最好控制在 25g 以下。
也就是说,比较试验中的有些奶茶,只要喝上一杯就已经超过了正常人体一天当中添加糖的摄入量。
今天这篇文章,对于热衷于喝奶茶、饮料的人来说,可能会有些"败兴",但为了健康,还是建议大家耐心看完。
01
甜饮料的危害,
远比你想象中的多 ......
很多人都知道,喝酒会伤肝,但少有人知道,喝含糖饮料也会伤肝,甚至致癌,危害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多。
2023 年 4 月 5 日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柳良仁团队等在《英国医学杂志》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:
高糖摄入与45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,包括:
18 种内分泌疾病;
10 种心血管疾病;
7 种癌症;
10 种其他疾病(神经、牙齿、肝、骨和过敏)。
过量摄入甜饮料的危害,还有其他研究与上述结论不谋而合。
危害 1 :摄入含糖饮料太多易脱发
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营养学期刊《Nutrients》上发表论文,该研究显示:
摄入更多的含糖饮料,与中国年轻人的男性型脱发(雄激素性脱发)风险上升有关。
与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,每周饮用超过 7 次(大于 3500 毫升),男性型脱发风险增加 3.36 倍。
危害 2 :大量喝含糖饮料伤肝
2023 年 9 月,一篇发表在《营养素》(Nutrients)医学期刊上的研究显示:
与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,每天大量喝含糖饮料脂肪肝病风险增加 60%。
危害 3 :过量摄入含糖饮料,增加患癌风险
2023 年 8 月,发表在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(JAMA)上的一项研究显示:
与从不喝含糖饮料或每月喝少于 3 杯的人相比(每杯约 355 毫升,约 1 听),每天喝 1 杯或更多含糖饮料的女性,患肝癌的风险高 85%,患慢性肝病的死亡风险高 68%。
哈佛大学《护士健康研究 II》也有数据发现:
每周喝 2 杯(共 480ml)以上奶茶等含糖饮料的成年女性,比起喝少于 1 杯的女性,50 岁前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 1 倍以上。
危害 4 :过量摄入含糖饮料,会导致死亡率的增加
2022 年 7 月,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发表在《欧洲公共健康杂志》上的一项研究发现:
2019 年中国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达到 4.6 万人,与 1990 年相比增加了 95%。
过量消费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增加了 35%。
这些数据表明,在过去 30 年里,中国人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面临的死亡威胁显著增加。
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觉得捧在手里的奶茶、饮料不香了?
先别急,咱有一说一,以上危害主要是指过量饮用的情况下,对于多数人来说,不频繁、过量的饮用,一般问题都不大。
但问题就在于,现在很多商家都打着"无糖无卡"的宣传口号,给很多人制造一种假象," 0 蔗糖、无糖无卡"的饮料,多喝一点没关系。
事实真的如此吗?
02
" 0 蔗糖""无糖无卡的饮料",
真的健康吗?
先来说结论:" 0 蔗糖""无糖无卡的饮料",并不是真的健康、毫无风险。
下面这几个误区,大家一定要清楚:
❌ 误区 1 ——0 蔗糖=0糖
很多商家打着" 0 蔗糖"的广告,但却只字不提添加了更高热量的甜剂,这其实就是玩文字游戏。
标识" 0 蔗糖",只代表产品不含蔗糖,但不一定代表无糖,甚至不一定是低糖。
如果配料表中有果葡糖浆、结晶果糖、蜂蜜、浓缩果汁、果酱等配料,那就说明仍然是有糖的。
❌ 误区 2 —— 无糖=无能量
无糖食品饮料中,可能会有其他能量来源,并不等于"无能量"。
❌ 误区 3 ——低糖饮料可以放开喝?
有些饮料尽管已经达到了每 100ml 少于 5g 添加糖,但是一瓶饮料的总糖却不容小觑。
例如:
有一款 600ml 的饮料,含量每 100ml 为 4.8g,可以认为是低糖饮料,但是一瓶饮料总糖达到 28.8g,糖含量非常惊人。
所以,即使是"低糖"饮料,我们也要限量。
❌ 误区 4 —— 0 卡 0 糖饮料,更健康?
市面上标称 "0 卡 0 糖"的饮料,甜味大多来自甜味剂,其热量比高糖分饮料低,但它也并非完全健康。
这类产品虽然不添加常见糖类,但极有可能添加了代糖等甜味剂。
而那些人工合成的甜味剂,甜度极高,是蔗糖的 200 多倍。
图源:参考资料:糖替代品 维基百科
长期饮用,会在无形中提升甜味的阈值,当以后再吃甜的东西,可能就不觉得甜了,易养成嗜甜的习惯。
03
怎样选择低糖
或低热量的饮料?
比较直观的方法,就是看配料表。
一般来说,配料表前 3 位,是食物的主要成分,如果出现这些字眼(蔗糖、果糖、葡萄糖、玉米糖浆、糖蜜、玉米甜味剂、原糖、糖浆、蜂蜜、果汁浓缩物),就说明含糖量高,要小心。
那么,在日常生活中,比较常见的饮料,喝一瓶饮料 = 吃多少糖?老爸测评曾做了计算,可供大家参考: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图源:老爸测评
说了这么多,并不是让大家从此彻底告别饮料,毕竟大家喝饮料并不是为了健康,而是为了快乐。
健康是漫长的坚持,而一瓶肥宅糖水,可是触手可及的快乐!
今天这篇文章,只是提醒大家在"踩坑"的时候,保持一定的理智和清醒,而不是一味的被商家或广告牵着鼻子走,尤其是对孩子,咱们更要仔细、慎重。
好啦,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,点【� � � �】+【❤️】+【分享】给身边爱喝奶茶、饮料的家人、朋友们 ~
参考资料 :
[ 1 ] 营养专家提醒:爱喝含糖饮料的你,当心掉入健康"陷阱" 《康复》杂志 2023-06-02
[ 2 ] Public health:the toxic truth about sugar [ J ] 。Nature, 2012, 482(7383):27-29。
[ 3 ] 央视新闻、健康时报等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更新于 2025 年。文章仅提供一般的医疗、健康、用药、养育等方面的科普信息,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。个人的医疗、用药问题请咨询医生。
>>> 直播预告
3 月 10 日下午 14:00
内驱力专场
20 分钟的作业,孩子要写 2 小时?
说了 100 遍的事,孩子仍不听?
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?
现在就点击按钮「预约」直播吧
一定要预约直播,视频号新规,不预约可能收不到开播提醒!
健康科普、24 小时答疑 ... 智慧妈妈都在这里